我稱各位為行者,大家知道行者的意義嗎?孫悟空在西遊記裡面,祂姓孫,所以祂有一個法號,大家就稱祂為孫行者,當然這也代表在西遊記孫徒三人到印度去取經,沿路打妖怪,歷經千辛萬苦取得真經的過程。
香姆每天行者,行者的稱呼,然而你知道什麼是行者?你要知道自己生命的真實意。行者有分三個階段,第一個階段,他是一個旅行者,如果在世間會是一個很喜歡到處看及吃喝玩樂旅遊的人,想要去探索地理、環境、人文生態、風土民情……等,對這世界充滿好奇。
以前我擔任旅遊雜誌總編輯時,那時導遊就會告訴你哪裡好吃、好喝、好玩的,回家還要拿個伴手禮。你感覺在旅行當中很新鮮,他離開我們過去很熟悉的環境、人事物,因為你太熟悉了,不期然你會進入機械化,所以有時候你必須放空,你要到陌生的地方去看陌生的環境、遇到陌生的人,因為你離開頭腦的機械化,那時候你會覺得生命很美好。
所以為什麼旅遊業是世界上很受歡迎的一個事業,當然也需要有錢及有閒,才能夠去旅遊,享受一切。當然這是表面上的,最重要的其實你想生命再度灌入活水泉源,所以一段時間你就會想要去玩。
第二個階段,有一天你發現這世界你很煩了,你一直看,到最後眼花撩亂了,道家說,五色令人目盲,五味令人口爽,意思是你不斷的看,到最後你也忘了自己了,吃了一大堆東西,也吃出一堆毛病。
不期然吃太多及看太多,不期然你遇到太多的人,但是都沒有深交。不期然走馬看花看很多地方,但是你的內在仍然緊張焦慮,你就會很煩,這時候的行者會從外面的看,轉回來看自己,這就進入第二階段。
第一階段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第二階段,你不看外面的風光,而看內在的風光,也就是心地風光。
你看你內在的喜怒哀樂,怎麼那麼多的煩惱、焦慮、緊張、忌妒、悲傷……,這心地風光必看,那時候師父會教你成為一個觀者,本來看外面的世界,現在你看內在的世界,才發現你內在的世界其實比外在的世界還精彩,各種人物、記憶、好山好水也有,憤怒、焦慮、緊張也有,特別討厭某一個人……好多好多的心地風光。
所以祖師說,這個時候的行者是看心地風光,那時候對外面的風光已經不再追求了,最終去看他的心地風光,在看的過程,他慢慢的寧靜、沈澱下來,不再受其五官影響,要吃好的、看好的、穿好的、住好的,而去追逐很多的東西,這是第二階段。
第三階段,看山又是山,看水又是水,行者有一天會再度回到世界,一切朗朗自在,不執著內、也不執著外,好好喝茶、好好吃飯也好好玩,不會去執著,該如何就如何,看山又是山,看水又是水。
內也是外,外也是內,靜也是動,動也是靜,合一了。不會再執著、指責這世界,也不會盲目去追尋群眾的這些口味,這時候的行者有其自己的主見,自己當家做主,主人再度回來,這世界變成一個花園、樂園、家園、禪園,他頂天立地獨立的人格,他再度回來引導眾生,去建設桃花源。
他第二階段,發現內在的桃花源,他在看內在心地風光,這時候有的行者開始發現他秘密的桃花源,原來一直在他身上,所以第三階段,他回來這世界的時候,他願意和一群人在一起和光同塵,去建立一個美麗的世界,他內在的風光是如此的寧靜喜悅,所以他不得不建,他會很想把他的寧靜喜悅、自由自在的生命狀況,實際示現在這世界。
所以很多行者,會紛紛號召一些人,和他一起把這世界變的更可愛,透過各種工具,例如禪茶、禪食、旅遊禪修……,這時你就不會像第一階段一樣盲目的追求口味,走馬看花,你是利用工具來引導世人時刻進入自己生命的寧靜喜悅,喝一杯茶,有些行者進入自己生命的核心,有些人會用食物或手作,傳達他生命的和諧喜悅,或許別人喝他那一杯茶、用一塊手工香皂、吃一頓飯,就能感受能量的聚集和諧,那你就是在傳道了。
道不是我一定要在講堂上講課,講金剛經、六祖壇經、道德經……等,道就是隨時引導人家入道,入合一喜悅之大道,大道歸一,各行各業都可以大道歸一。
可以空生妙有,無限的衍生,無限的可能性,類似你們畫的禪繞畫、宇宙螺旋狀道理,可以一直衍生,演化一場非常莊嚴、美麗的新世界。
在此刻當下,我們感覺環境生態、人心焦慮,地球人類面臨生死存亡之秋,我相信會有更多生命寧靜喜悅行者的聚集,我們可以先從台灣開始,做一個寶島喜樂園,台灣的行者都準備好了,可以透過很多很多的工具,來呈現人間天堂樂園,我們從寶島喜樂園來做起,祝福!
香姆喜樂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