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10 08香姆語音:台灣三種形式共生家園

以我內在的標準,目前台灣有三種共生家園的模式,而且這三種類型都在我們群裡,和大家來說一說。

第一種是璞源,可以說是一個療癒、禪修中心,璞源應該是比較著重引導每個人回到他的自性本心,因為那場域是很獨立的,在山明水秀的地方不受干擾,這是一種療癒中心的型態,引導人類回歸清淨本心,這是最基本的,非常重要,這場域的條件也夠。

第二種就是聖博的見松共生家園,聖博很嚮往日本木之花,他希望打破家族制度,不同的家庭可以一起生活,共生共享,效仿日本木之花,這也是人類後來要走的路線。聖博有一個願景,希望他買土地建材,有其它不同的家庭能夠一起生活,我認為這值得嘉許。

另一個是,富姻現在在做的寶瓶同謀,比較接近地方創生,因為她本身是社工,比較會和一般的人交際,她本身也很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,當地就會很熱鬧,可以和學校、政府機關和民家……來進行同謀。這社區是三合院,有農田,是開放式的,可以引導結合整合在一起。

第一種璞源是比較封閉,必須做靜心中心,引導人類回歸到清淨的本源,目前人心很混亂,必須有一個真正的禪修中心,人如果失去宇宙秩序,其它就無法做。

其實我是說每個型態的重點,而這三種型態也會混合,聖博那邊的見松,應該會發展各種志業,如自然農法、農特產品、自然教育……,甚至會牽涉到比較創投這部分,他想要開展各種志業,因為不同家庭進來,每個人有其不同的領域,大家如何一起護持這地方。

而這三個地方都比較回歸到自然環境,台灣宗教早先有一些公益的共生家園,宗教都會從公益去著手,例如早期的孤兒院及養老院,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共生。基督教的希伯來崙會為一些弱勢團體而設。

因為傳統會定位有婚姻關係,因結婚的正常家庭,有些人失去家庭,流落而成一個邊緣或比較弱勢,一些宗教就會來協助。其實我們現在應該要超越這些傳統的宗教救濟公益,變成人間的常態。

我覺得這三種可以漸進式的互補,我相信像見松還有富姻都有在做身心靈的一些課程,也是慢慢引導人類回到生命清淨本心,以環境而言,我大概歸類。

目前這三種都在我們群裡,我覺得都值得嘉許,而我也感覺璞源以後也會朝地方創生,在南庄那地方連結。三種不同型態的家園,但大家可以互相連結。

香姆喜樂園